好理解的第一个方面是有美好的含义。
一个名字,在好记的基础上,如果赋予它美好的含义,还能和行业特征相符合,那么这个名字就基本上堪称完美了。
这样的名字比如"五好童年",一个做小朋友书包的品牌,名字不算短,有四个字,但是一听这个名字,就能记住,而且还是做书包的,童年能够很好的和行业属性相结合,“五好”又传递出了美好的寓意,这是一个好名字的典范。
还有“鲜橙多”,简单粗暴,直接了当而又完美的体现了产品特征,这个堪称经典了。假如“加多宝”不是那么狂轰滥炸,谁能知道它是个什么鬼呢?还有那个阿萨姆和香飘飘这个名字对比一下,简直烂的掉渣,这样的品牌名称需要巨额的广告支撑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记忆,最糟糕的是,这个记忆还是机械的,极其容易忘记。消费者没办法去理解和产生联想,这个品牌的名称就是失败了一半,广告费也就浪费了一半。这个阿萨姆我是上午写的时候开始想到下午都没想起来叫什么,最后没办法百度了一下“统一奶茶”,才知道这个奶茶名称叫做“阿萨姆”。假如是你呢?香飘飘是不是画面感更强,而且更加容易记忆呢?
在含义好的基础上,还要满足第二方面才能算是真正的好理解,那就是不要有混淆和歧义。
例如锤子手机,这个名字不算好,也不算坏,容易制造记忆和传播,但是有歧义,我想在四川应该是没有人会买锤子手机。一过省份的市场就这样失去了,仅仅因为一个商标名字,这个名字,取的也算是比较任性了。
同样是汽车品牌,好名字的案例就不再说了,举个反面的栗子,那就是DS了,DS来自法语的Deesse,意为“女神”,本来还算是高大上了,然而天朝水深,这两个字母因为和网络新词“屌丝”的首字母相同而遭到调侃,与其力图打造的高端形象相去甚远。我不知道DS汽车经销商们会不会哭晕在厕所。同样受到类似伤害的还有国产神车“BYD”本来它的含义是“Build Your Dream——建造你的梦想”。这个含义还是比较深刻的,承载了中国人的汽车梦。但是因为“BYD”三个字母就全毁了,估计比亚迪企划人员早已哭的爬不起来了,原因我想你懂的……
第三个取名的本质问题:好传播
好记,好理解解决的是识别问题,消费者能够轻易识别和记忆这是第一步,好传播才是一个品牌成长的关键,一个名称如果好传播的话,能够节省巨额的广告费用,因为你只要做一次广告,消费者就能够记住了,并且还能形成话题传播。
容易产生联想,形成自然传播,典型的就是前面说过的“叫个鸭子”。简直过目不忘有莫有?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污,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大环境下,只要稍稍策划一下,即可产生巨大的话题传播,节省的广告费起码以千万计。这就是典型的好名字的力量。
好传播除了能够产生联想,形成自然传播之外,还要特别注意一点,那么就要避免产生混淆。
比如有个做食品的品牌名称叫做“知食分子”,感觉很巧妙是不是,但是美中不足就是在口口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和“知识分子”产生混淆,但是,这个名字也以及算的上是一个好名称了。
还有一个典型的栗子,那就是“罗辑思维”这个公众号,已经是大V了,比较NB的公号。罗胖姓罗,所以当初取名叫做“罗辑思维”,但是后来有人申请了另外一个公众号叫做“逻辑思维”,这下好了,罗胖的“罗辑思维”卖力的推广,“逻辑思维”静静的坐享其成。所以,取名的时候,巧归巧,千万不要选择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词汇,否则真的是自己花钱,给别人做嫁衣裳。
有人会说,取个好记、好理解、好传播的名字不容易,不容易并不代表不可以,花点心思取个好名字,比你后期推广多花几十几百万要强的多。假如你实在不知道给你的商标取个什么好名字,你可以去百度,或者按照这个标准去直接购买一个商标。